【诚信宣传】凡人微光 照见温州|吴乃宜:六年弯腰,还清80万元“诚信债”
来源:温度新闻 2025-07-11 09:13:35
城市的光亮,不在霓虹璀璨处,而在人心向善时。
在温州,我们一次次被这样的光照亮——是河流中托起生命的手,是善亭里那碗热腾腾的粥,是危急时刻逆行的背影,是几十年如一日守护承诺的身影……他们不是英雄,只是当众人退却时,选择向前一步。
善行不喧哗,却温暖了街巷阡陌;微光不耀眼,却照亮了瓯越大地。自2005年至今,温州已累计培育选树各级各类道德典型2万余人,点点星火,汇聚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光芒。
即日起,市文明办(市文明中心)联合温州日报推出“凡人微光·照见温州”系列报道。我们将走近这些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,用文字定格温暖瞬间,让更多人看见——温州的温度,正藏在每一个平凡人的选择里。
苍南霞关的海风,年年吹。吴秀全的规矩,从未变。
他靠驾驶观光渔船为生。游客络绎不绝,有人出高价想插队,他却总是摇头:“不行。我爸说过,做人要讲信用。”
这句话,他说了很多年,从没改过。那是他父亲吴乃宜,用一生教给他的道理。
2006年8月,超强台风“桑美”正面登陆苍南,17级狂风卷起巨浪,掀翻了吴家刚刚买下的渔船,也带走了三个儿子的命。
风暴之后,一片狼藉。78岁的吴乃宜站在惊涛拍岸的岸边,望着远处的海面。他等到二儿子吴秀全踉跄奔来,浑身是伤。
“老二,你哥和你弟呢?”
“爸……大哥、三哥、小弟……全没了。”
他沉默了许久,只说了一句:“债,我来还。”
那年春天,四兄弟借了80多万元,买下村里第一艘钢质渔船。连渔网和油钱都是赊的。他们眼里有光:这片海,是命,也是盼头。
风雨过后,只带回一个活人,一船债。
欠条陆续送上门。有人劝他:“你年纪这么大了,就当认个命吧。”他只是淡淡回了一句:“儿子没了,我在。债,是我儿子欠的,也是我吴家欠的,一分不少。”
吴乃宜变卖渔船,拿出政府补助和保险金,还清了大半。有人劝他:“保险金可以留着抚养孙女,也可以为自己养老,不必还债。”他却坚持:“借钱还债,天经地义。”
他把干不了重活的二儿子和媳妇送去企业打工,自己和老伴承担起抚养两个年幼孙女的担子。
他们的家在马站镇三澳村,山脚是沙滩和码头。每天清晨,吴乃宜背着空筐下山,拾荒、织网、种番薯、养鸭。一个矿泉水瓶几分钱,一大筐才卖几块,他却从不嫌累。
清晨的山路上,他的背影弯得像个问号。黄昏的码头边,他一路弯腰,捡起一只只湿漉漉的瓶子,鞋底磨得发亮。夜里,他坐在灯下织渔网,一张网要织上两三个月,卖三百块,他从未间断。
靠这些零碎的收入,他一点点偿还债务,也撑起这个残破的家。他从不抱怨,只偶尔叮嘱吴秀全:“要早还,我年纪大了,以后撑不住了。”
因坚持还债,他先后获评“感动温州十大人物”“诚实守信模范”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”“最美浙江人”及“中国好人”候选人。
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,孙女们免除全部学费,苍南县为他们购置了一间价值8万元的新房。2012年除夕前,一家人搬进新居。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,瘦弱的吴乃宜笑了:“生活总会越来越好。”
同年9月,他委托儿子通过媒体宣布:“旧债已全部还清,请大家不要再捐款。”
债是还清了,生活却并未轻松下来。2013年秋,吴乃宜突然吃不下饭。撑了一个多月才去医院,一查,是尿毒症晚期,换肾无望,只能血透。
医生希望他留院观察,他却坚持回家。他怕花钱,也怕耽误儿子挣钱养家。咬牙坚持着,直到2014年1月19日凌晨,悄然离世,享年84岁。
临终前,他留下三句话:“对你妈好一点,她这一生太苦。”“做人要讲信用。”“替我谢谢那些曾经帮过我的人。”
出殡那天,天灰蒙蒙。村口拉起一条横幅:“诚信老爹吴乃宜,一路走好。”
志愿者胡富有,凌晨5点从市区赶来,只为送他最后一程。他说:“人生有这样的榜样,值。”
“我爸没了,但他活在我心里。”吴秀全望向远处的海面,像是在回应浪涛,“那两个字——‘信用’,是他用一生写下的。”
风暴带走了三个儿子,也掏空了一个家的希望。但吴乃宜没有逃避,没有放弃。他没有留下什么财产,也不懂什么大道理,却用一生,把“诚信”两个字,扎进了山路、码头,也留进了儿孙心里。
如今,每当吴秀全握紧渔船的舵,在霞关海面穿行时,总觉得,父亲还站在那片浪头边,静静看着他。